中頻干擾波(IFC)

中頻干擾波(IFC)

中頻干擾波(IFC)   中頻干擾波(IFC),是在1950年代才發展出來的電療方式,是目前臨床上常用於電療止痛的方式之一,它由兩組中頻電流(介於2000 Hz到5000 Hz)互相干擾,產生具有低頻電刺激效應的電流型式,在電療止痛的應用上主要是依循經皮神經電刺激的原理,其中依閘門控制理論(gate control theory)以減輕疼痛,所建議的調幅頻率為80-100赫茲,其優點為:比經皮神經電刺激電流可有更小的皮膚阻抗,減少電刺激治療所造成的不舒服感,並且治療的深度可比較深層。...
超音波

超音波

超音波   超音波是臨床常用的儀器,因強度的不同,所運用的方式也不同。 強度小於0.1W/cm2,主要用於診斷和檢查,例如:內科(內臟檢查)和婦產科(胎兒檢查)。 (內科檢查) (產科檢查)   強度介於0.25 W/cm2~3 通常在0.5~2.0,主要用於物理治療上。而臨床最常用的強度通常在0.5~2.0 W/cm2之間。 超音波可以深入皮下組織達5cm,將溫度和縱波傳導至治療區域,其引發生理反應為: 1. 增加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及合成。 2. 增加局部區域的血流量和促進微血管的形成。 3. ...
短波

短波

短波   短波是利用高頻電流,將電磁能量轉換成熱能,是屬於深層熱。 短波可用來提升組織的溫度,最具療效的範圍約37.5。C~44。C之間。 當溫度超過45。C~50。C的範圍會有灼痛的感覺,就必須趕緊告知醫療人員,避免燒燙傷。短波溫度的提升最主要和組織的含水量成正比,水份越多,傳導性越大,感覺越熱。 接受短波治療時,感覺微微溫熱最為適合,切記不是越熱越好。當然,沒有感覺熱度,表示能量太低,可告知醫療人員將溫度調升。   短波引發的生理反應為: 增加膠原組織的延展性。 減輕疼痛和肌肉痙攣。 減輕關節僵硬。...
低能量雷射

低能量雷射

低能量雷射   雷射(LASER),最早是紅寶石雷射,它是一種電磁能。 雷射若是依造能量來區分,可分為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 HOT LASER)、低能量雷射(又稱為冷雷射 COLD LASER)兩種。而醫療用雷射,大多屬於低能量雷射。 (皮膚科用雷射) 在皮膚科的領域,臨床使用的雷射種類有:紅寶石雷射、鉺雅克雷射、二氧化碳雷射、染料雷射、釹雅克雷射及紫翠玉雷射。一般可分類固體雷射、液體雷射、氣體雷射及半導體雷射。 (物理治療用雷射) 在物理治療領域,所使用的雷射有:氦氖雷射、鎵砷雷射、紅外線雷射及半導體雷射。...
功能性電刺激(FES)

功能性電刺激(FES)

功能性電刺激(FES)   功能性電刺激通常使用在上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患者身上,在臨床運用上,為刺激肌肉的收縮以及避免肌肉萎縮,且電極片放置位置以運動點(motor point)最佳。   功能性電刺激在臨床上較常使用的病症包括:廢用性肌肉萎縮、肌肉再教育以及誘發動作、脊椎側彎、維持關節活動度、增加肌力、降低痙攣等等。   廢用性肌肉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