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兩側痛,以為是足底肌腱炎,原來是身體重心放在前足引起的!


/文 五德物理治療所 院長 陳俞州  2024.11.02

一位年約36歲男性,進入診間敘述著右足底兩側痛(圖一)已經長達一年多。初期只有走久、站久才會不舒服,漸漸的嚴重到早晨下床踏地及每走一步都會痛。至醫院檢查,X光顯示骨頭正常,中度足弓塌陷引起肌腱發炎,給予消炎止痛、肌肉鬆弛劑。初期服用確實有減輕疼痛,但隨著時間一久疼痛感又上升了,導致一直無法根除,著實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


                                  (圖一)

檢查足部發現,外側、內側縱弓、橫足弓塌陷(圖二),承重時舟狀骨下沉且腳趾呈現爪子狀(圖三),輕微拇指外翻,蹠骨僵硬活動度不足。站立或走路時,重心放在前足。觀看走路步態,右前足離地時會帶內旋;左足不會。

 

 

                                                                    (圖二)

                            (圖三)

詢問工作型態,為鐵板燒師傅,長時間站著料理且必須快速往右側拿取佐料,並將餐點往前送往前方顧客桌上,因此身體重心一直放在右腳前足,類似墊腳尖的動作。造成屈𧿹長肌、屈趾長肌長時間收縮導致肌肉緊繃且因過度使用而發炎。

 

物理治療方法:

利用徒手技術將足底肌群放鬆並增加蹠骨活動度,再把舟狀骨、骰骨、楔型骨、跟骨、距骨等錯位骨頭矯正,再放鬆屈長肌、屈趾長肌、腓腸肌、比目魚肌、阿基里斯腱,讓重心可以平均分布於足底。

 

急性疼痛時可使用射頻降低疼痛及增加組織修復;亞急性或慢性疼痛可使用體外震波將深層沾黏或纖維化的組織破壞並增加修復,讓組織恢復其彈性。

 

再利用肌效貼布、矯正鞋墊或肌力訓練建立三足弓,並教導站立及走路時,身體重心該如何分配且自我牽拉緊繃的肌群。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早上起床踏地及走路痛感已消失,甚至跑步也沒問題!

錯誤的足部重心分配或走路步態,會讓足踝結構(骨頭、肌肉軟組織)產生異常變化,輕則容易腳痠或足底緊繃、重則產生疼痛或足踝變形,因此當足部出現異常時,要觀察是否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盡早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避免情況惡化。

 

                                                                                           台南五德物理治療所院長 陳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