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足底筋膜炎,原來是巴克斯特神經壓迫


/文 五德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林雨勤  2025.07.29

前言

一位年約50歲的女性,主訴右腳跟部與內側有麻刺感,下班與逛街後感覺更加不舒服,坐下才會緩解,睡眠品質也因疼痛而下降甚至難以入睡,她的工作性質是餐飲業需要久站和久走,一天下來要工作9-10小時,自認為是足底筋膜炎但經過詳細的物理檢查時發現小姐的症狀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不太像,因痛點在內側腳跟,而且有壓迫神經的症狀,比較像是巴克斯特神經壓迫的症狀。

 

 

解剖位置

巴克斯特神經(Baxter Nerve Entrapment)是外側蹠神經的第一條分支,此神經於外展拇趾肌(abductor hallucis)、屈趾短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與足底方肌(quadratus plantae)之間經過,負責腳後跟的感覺與支配足底方肌(quadratus plantae)、屈趾短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以及外展小趾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的運動功能,此外,它也傳遞來自跟骨骨膜(calcaneal periosteum)與足底長韌帶(long plantar ligament)的感覺訊號。

此神經常在跟骨內側粗隆(medial calcaneal tuberosity)前方或外展拇趾肌的深層因筋膜緊繃而遭受壓迫,除了筋膜緊繃之外,肌肉肥厚或足部生物力學異常等問題,也可能造成遠端發生壓迫。

患者常會沿巴克斯特神經的分布發生尖銳痛或放射性疼痛,且

疼痛在活動後(如走路)或夜間更加劇烈。

壓迫位置:1.外展拇趾肌深層 2.內側跟骨結節前方

出處:https://www.physio-pedia.com/index.phptitle=Baxter’s_Nerve_Entrapment&veaction=edit&section=7

出處:https://ankleandfootcentre.com.au/medial-calcaneal-nerve-entrapment-baxters-neuritis/

好發原因

  1. 足部生物力學:扁平足、足部過度內旋

  2. 日常習慣:鞋子太硬或鞋墊不適合

  3. 運動:短時間高強度運動(過度運動)、爬山或跑步但鞋內支撐不足

  4. 工作型態:久站肌肉緊繃壓迫神經、下肢循環不良神經缺血

  5. 體重過重或肥胖

 

物理治療評估

跗骨隧道症候群/脛神經壓迫

  • 後足位置(內翻或外翻)會影響壓迫情況

  • 症狀:內踝或足弓痛、麻木、刺痛感

  • Tinel 徵象陽性:敲打脛神經可誘發足底放電般疼痛

  • Phalen 測試:最大背屈+外翻或最大蹠屈+內翻 10 秒若產生麻木/疼痛,則測試結果為正

 

內側跟骨神經壓迫

  • 此神經自脛神經分出,有時在跗骨隧道前即分叉(5%患者)

  • 壓迫典型會導致內側前方跟骨疼痛與灼熱感

  • 不像脛神經或巴克斯特神經那樣出現遠端放射痛

  • Tinel 徵象可能局限於內側跟骨處

 

 

巴克斯特神經壓迫

  • 解剖位置:在外展拇趾肌、屈趾短肌與足底方肌之間經過

  • 常見壓迫位置:內側跟骨結節前方或外展拇趾肌深面

  • 症狀:活動後或夜間刺痛、放射痛,Tinel 徵象陽性

  • 須評估:後足內/外翻、跟腱攣縮、扁平足等生物力學異常

 

物理治療介入

1.外展拇趾肌、屈趾短肌與足底方肌等周邊軟組織放鬆

2.增加腳踝的角度與活動度

3.神經鬆動術降低神經張力

結論

足跟的疼痛有很多種可能性如足底筋膜炎、脂肪墊萎縮、跟骨應力性骨折、跗骨隧道症候群、內側跟骨神經壓迫、巴克斯特神經壓迫、S1 神經根病變等,需要醫師的診斷,針對受影響的區域去做處理,才能有效地改善症狀,如果有身體有任何異狀,或久病未癒,因儘速尋求專業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才能真的達到良好的改善。

 

參考文獻

Allam AE, et al. Plantar Heel Pain.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PMID: 297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