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完斜角肌,手麻、脖子痛竟然舒緩了 !
                                                    
圖/文 五德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徐家豐  2024.04.17
  
前言
相信聽過許多身邊的親朋好友常常訴苦,像是肩頸僵硬、肩頸痠痛、雙手麻木、無力等不適的症狀,在現今社會絕大部分的人是需要長時間讓頸椎固定在同一種姿勢下使用電腦及手機,導致頸椎弧度過直與周圍的肌肉群會漸漸變得緊繃且僵硬,這時會讓這些緊繃的組織壓迫到周圍的神經與血管,導致產生症狀或疾病,例如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狹窄、胸廓出口症候群…等。
淺談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有通過幾條上臂最重要的神經與血管—臂神經叢、鎖骨下動脈、鎖骨下靜脈,其中神經與血管有通過三個出口,分別是斜角肌三角、肋骨與鎖骨之間、喙突與胸小肌之間,容易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外傷碰撞等或是壓迫通過的血管與神經產生肩頸痠痛、肩頸僵硬、手麻、血流減弱、肌肉萎縮等症狀,這些類似症狀就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其中的斜角肌群因緊繃壓迫導致出現與其他頸椎疾病的類似的症狀,常常會被誤診為其他頸椎疾病,進而導致後續的延誤病情,以下來探討斜角肌的鑑別診斷。
解剖位置

 
斜角肌
肌肉連接起端
前斜角肌—頸椎第三節到第六節橫突
中斜角肌—頸椎第二節到第七節橫突
後斜角肌—頸椎第五節到第七節橫突
肌肉連接終端
前斜角肌—第一根肋骨
中斜角肌—第一根肋骨(較後側)
後斜角肌—第二根肋骨
對身體的影響
呼吸
呼氣肌肉
主要是內肋間肌、肋下肌、闊背肌…等
輔助肌肉則是腹肌肌群
吸氣肌肉
橫膈膜、內外肋間肌…等
輔助肌肉則是斜角肌、胸鎖乳突肌、手臂肌群
頸椎動作
固定頸椎
固定肋骨
單側的斜角肌收縮可使頸部做同側的側彎
雙側斜角肌同時收縮可協助頸部往前彎曲
穩定
有助於穩定頸椎與上肋骨,使頸椎受外力時減少受傷機會
 
物理治療評估
在治療時會遇到個案有許多類似頸神經根病變的症狀或疑似其他頸椎疾病的症狀,這時就要做一些特殊測試的檢查誘發出症狀,來更加確認是否是因斜角肌所導致,以下有幾種測試可以來檢測 :
Scalene cramp test
Scalene relief test
Scalene Muscle Length Test
Scalene trigger point

(以上特殊測試須由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執行,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尋求專業諮詢!)
 
物理治療介入
保守性物理治療,治療效果與治療時間較為漫長,需半年或一年以上,依個人狀況而定,大致有分為以下幾種整合性治療的方式:
徒手治療:斜角肌與周圍肌群放鬆、第一,二肋骨調整、神經鬆動術
儀器治療:使用熱敷與電療儀器減緩疼痛症狀、止痛舒緩、促進血液循環
運動治療:前中後斜角肌伸展、肩胛骨穩定運動、姿勢矯正
居家自我牽拉運動:
放鬆左右側斜角肌(3-5回合,每回停留10-15秒鐘,左右兩側交替做)
牽拉右側斜角肌: 先將頭部旋轉至右側,右手要拉住椅子(協助保持肩膀固定),再用左手摸對側耳朵將頭部往左側方向下壓,會感覺到頸部右側肌肉緊繃,停留10-15秒,牽拉左側則相反。
結論
如果檢查後發現肩頸麻痛、雙手冰冷與斜角肌有很高的相關連性時,物理治療需鬆開斜角肌與周圍肌群,並教導如何自我伸展,便能獲得很好的改善。
但在處理完斜角肌後,還需注意找出讓斜角肌緊繃的根本原因,自我的呼吸模式、平時的工作環境或運動習慣等等都是需要留意的。
面對疾病常常只會注意疾病發生後的「症狀」進行治療,但常常治標不治本,找出背後的「原因」並進行調整且儘速尋求專業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才能真的達到真正長期的改善。